2013


Warning: Use of undefined constant thumbnail - assumed 'thumbnail' (this will throw an Error in a future version of PHP) in /srv/users/ibsenint/apps/ibsenintcn/public/wp-content/themes/ibseninternational/productions-china-2013.php on line 40

一镜一生易卜生

    2012年,首演信息:11月28日至12月1日,北京,木马剧场 2013年,荷兰巡演:9月日27至28日,鹿特丹,de Keuze戏剧节 2013年,中国巡演: 11月13日,广州,广州话剧艺术中心U13戏剧空间。11月15日至16日,上海,上海话剧艺术中,上海当代戏剧节 2014年,奥斯陆巡演: 9月16日,作为挪威易卜生戏剧节一部分在奥斯陆演出。 2014年,澳大利亚巡演,9月16-17日,阿德莱德澳亚艺术节 2015年,上海大观舞台巡演: 4月23-24日,作为《探问易卜生》活动一部分。   《一镜一生易卜生》既不是易卜生作品的拼凑和重组,亦不是一部从易卜生作品中得到灵感的原创作品,它二者兼备,且更进一步。 从中国当代最具希望的年轻导演王翀和在北京生活的挪威剧作家Oda Fiskum的合作开始,《一镜一生易卜生》就注定要成为一个大胆的尝试——将易卜生的种种传统汇于一个作品之中。结果是令人惊喜的,它既经典又新颖,从一位当代中国男人的生活片断中体现了易卜生式的哲学及道德困境。用制作人Inger Buresund的话来说就是:”用一种当代却普遍的方式来讲述中国现代的故事”。 《一镜一生易卜生》描述了一位垂危老人在医院病房最后几日的生活。随着情节的展开,老人开始了一段自省的旅程,他回到了过去,追忆了童年和青年、他的婚姻和爱情、人生的转折点以及他的各种缺点和短处。在这段旅程中困扰他的正是他自己的灵魂,他极力想正视自己的悔意,并试图去寻找他存在的意义及那些无解之题的答案。 这部作品的诞生经过了六个月的努力,最开始是一种平行创作的状态,在最后的排练阶段,又进行了合成和修改。导演王翀设定了最初故事的情节,后交予Fiskum,她汇编了这些情节,并引用和改编了易卜生数量众多的作品(如玩偶之家、群鬼、培尔金特、建筑大师等等)来对这些情节进行修改和润色。最终,平行创作合二为一,而这整个过程要感谢奥斯陆国家剧院的戏剧构作Hege Randi Tørressen提供的大力支持。 在这部作品的戏剧结构上,有一个显著的革新性的特点,它进一步发展了王翀之前作品中的舞台实时影像实验:一个电影团队在舞台各处拍摄演员的表演,实时投影到舞台上方的屏幕。戏的名字中”一镜”的意思是,戏里只用一台摄像机一个镜头贯穿始终,没有任何剪辑及蒙太奇。这样的戏剧表现方式让观众可以同时看到舞台表演和镜头表现,并按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更重要的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舞台和电影)的结合又产生出一种自我参照性的层面(镜头对舞台表演的电影化处理)。换句话说,这部演出是由一些不同的、在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媒介中既互动又互斥的层面组合而成。 作为易卜生在中国2012项目的一部分,本戏由易卜生国际委托制作,与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驻上海、广州总领事馆共同合作,由薪传实验剧团创作完成。   人员表: 剧本:费梦琴(Oda Fiskum) 导演:王翀 副导演:梁安正,杨帆 摄像指导:丁一 戏剧构作:海格托*瑞森(Hege Randi Torressen) 中方制作人(2012年):李逸、王翀 挪方制作人:英格*布瑞桑德(Inger Buresund) 执行制作:丰翼 (Fabrizio Massini), 刘莐,李小兮 舞美设计(2012年):李逸 舞美设计(2013年):窦辉 服装设计:靳苒 音响设计:张玥珑 音乐作曲:李杨帆 灯光设计:刘淑昌、闫墨林 舞台监督:刘米庄 演员: 李佳龙,青年和中年的他 谭宗远,老年的他 杨伯雄,儿童的他 刘夏青,父亲 方立,母亲 张扬,女朋友,护士 赵红薇,妻子 […]


Warning: Use of undefined constant thumbnail - assumed 'thumbnail' (this will throw an Error in a future version of PHP) in /srv/users/ibsenint/apps/ibsenintcn/public/wp-content/themes/ibseninternational/productions-china-2013.php on line 40

野鸭女孩

灵感源自亨利克·易卜生的舞蹈剧场作品   首演:2013年6月28-29日,8pm 地点:葵青剧院,香港新界葵涌兴宁路12号 详情咨询:2329 7803 / info@ccdc.com.hk 重演:2013年7月23日,7:30pm 地点:北京市西城区积水潭桥解放军歌剧院 本演出属于2013北京舞蹈双周节 重演:2014年8月14-16日 地点:挪威奥斯陆歌剧院   艺术总监:曹诚渊 编舞:伊娜‧约翰内森 佈景及服装设计:姬斯汀‧托尔普 灯光设计:吴文安 角色 海特维格:莫嫣 旁白:谭渼桦 祖父: 黄狄文 父亲: 黄振邦 母亲:乔杨 朋友:黎德威 医生: 林波 群舞演员:陈俊玮、李家祺、林咏茵、乐知霭、吕沅蔚、庞智筠   易卜生国际在与香港城市当代舞团的合作中,很荣幸邀请到了挪威著名编舞伊娜*约翰内森,来共同创作一个基于亨利克*易卜生经典作品《野鸭》的新作品。编舞以女孩海德维格的视角出发,再次诠释了这个著名的经典作品,伊娜*约翰内森带领香港城市当代舞团的舞者,以及包括挪威舞美设计师姬斯汀*托尔普的国际团队,以她高能量的肢体语言探讨了区分现实和虚构的困难,精心创造了21世纪又一部舞蹈经典作品。 故事揭示了这样的矛盾:当男主角获得幸福婚姻之后,妻子的不良过去被揭发出来,他是应当选择相信生活的谎言,还是探求真相? 作为挪威艺评家奖和挪威十月舞蹈节大奖的得主,约翰内森还担任挪威舞团零见度(Zero Visibility Corp)的艺术总监,《野鸭*女孩》是她受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和易卜生国际的共同委托,第一部在亚洲完成的创作,也是2013年易卜生中国项目的重要作品。   伊娜*约翰内森和零见度舞团     自1988年作为编舞出道以来,伊娜已经创作了超过50部作品。她于1996年创办的零见度舞团(ZVC),如今已成为了挪威的顶尖舞团。2003年一部广受好评的作品《……只不过是排练》使舞团进入国际舞坛的中心地带,至今已演过百场。2008年,伊娜以作品《Ambra》夺得挪威艺评人奖,扩大了她在表演艺术界的声望和地位。伊娜的舞蹈作品自成一格,爆发力强,高能量的肢体语言与诗意的剧场元素相结合,在精心设计的灯光和舞台装置中,形成具超现实色彩的对照。   CCDC 城市当代舞蹈团   城市当代舞蹈团是香港首个全职专业现代舞团。成立33年来,在创办人及艺术总监曹诚渊的领导下,CCDC不断为香港及全世界的观众奉上精彩杰出的现代舞演出。自1979年以来,在曹诚渊、黎海宁、梅卓燕、潘少辉、伍宇烈等优秀编舞的创作中,在与其他艺界的杰出艺术家的合作中,这个由香港一流舞者组成的舞团演出了超过200部原创作品,广受欢迎和好评。CCDC展现了香港现代文化的创意性、多元化、充满活力等特点,每年接待观众人数超过50000人。   克里斯汀*托尔普——舞美、服装设计师 克里斯汀的工作范围涉猎视觉艺术、雕塑、数字娱乐、舞美设计以及服装设计等领域。她的作品常以个展或合展的形式出现在众多国家级美术馆中。此外,她还担任过许多大型游轮装饰装修的设计师。 而她在舞美设计方面的主要客户则有:挪威卑尔根的国家剧院,奥斯陆Scirocco剧院,奥斯陆的挪威剧院,奥斯陆的国家剧院,奥斯陆的挪威芭蕾舞歌剧院,德国奥尔登堡国家大剧院,摩纳哥芭蕾舞团,卑尔根的卡特*布兰奇舞团,以及奥斯陆的零见度舞团。 自伊娜开始了她的编舞生涯后,克里斯汀和伊娜便开展了密切的合作。 克里斯汀*托尔普的个人网站:www.toart.no     剧照 […]


Warning: Use of undefined constant thumbnail - assumed 'thumbnail' (this will throw an Error in a future version of PHP) in /srv/users/ibsenint/apps/ibsenintcn/public/wp-content/themes/ibseninternational/productions-china-2013.php on line 40

新文本,新舞台

编剧工作坊 概念:英格·布瑞桑德(Inger Buresund),海格·托瑞森 (Hege Randi Torressen) 项目管理:丰翼(Fabrizio Massini) 戏剧构作:海格·托瑞森 (Hege Randi Torressen),布笛·克瓦恩 (Bodil Kvamme) 嘉宾:曲士飞,邵泽辉 编剧: 费梦琴(Oda Fiskum), 刘殷实, 马克·笛米安·维滩萨(Marco Demian Vitanza), 赵寻 演员: 董子漪, 贺杨, 吴耿华, 亦行, 于洋, 王晓笛 口译:李远, 丰翼 笔译: 张琼 (英译中), 丰翼(中译英) 活动概况: 编剧工作坊《新文本,新舞台》于2013年4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四名年轻编剧(中挪各两名)被邀至此次工作坊。他们是:Oda Fiskum, 刘殷实, Marco Demian Vitanza, 赵寻。 首先这四位编剧要提交一部个人原创作品。在对这四部文本进行中英互译的翻译后,通过电子邮件发至工作坊的所有参加者,便于所有人进行预习。在第一次全体会议后,参加者被分成两组,每组各有一名中国编剧和一名挪威编剧。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戏剧构作海格*托瑞森和布笛*克瓦恩各带一组,并由戏剧专业口译人员协助。 第1天:由6位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对4份文本进行剧本朗读,然后讲述个人的感想。 第2至第4天:在接下来的三天中,编剧们每天必须完成5页的文本创作。这些材料要在下午7点前递交,两位翻译连夜译毕并传至戏剧构作,进行第二天早课前的备课。三天后,由演员对这些新文本进行剧本朗读并提供其专业的意见。 除针对编剧的课程之外,工作坊还举办一系列讲座。易卜生国际的戏剧构作海格*托瑞森作了名为《西方的戏剧构作法》的讲座;曲士飞——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教授,作了名为《中国戏剧》的讲座;邵泽辉——中国戏剧导演,作了关于他和北京青年戏剧节工作的讲座。 第5天:嘉宾应邀出席4份剧本的摘要朗读会。之后是开放的问答交流环节。 结论:对所有参与工作坊的人来说,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又极具挑战的体验。通过大量的日常工作,严格的时间限制,参与者间持续的讨论和交流,这4名编剧为其作品和个人探索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 此项目的下一步计划是制作这4部剧本的全幕剧版本。最终的剧本将轮流作为2014年导演工作坊的工作出发点,并呈现为完整的舞台作品。 参加者感想:   布笛·克瓦恩, 挪威戏剧构作: […]


Warning: Use of undefined constant thumbnail - assumed 'thumbnail' (this will throw an Error in a future version of PHP) in /srv/users/ibsenint/apps/ibsenintcn/public/wp-content/themes/ibseninternational/productions-china-2013.php on line 40

  本演出由易卜生国际委任开展,为易卜生中国2013年度项目。首演:2013北京舞蹈双周节。由菲尼斯概念剧场及西蒙*阿比舞团联合出品。 2013北京舞蹈双周节(首演):2013年7月26日下午2:00及4:00点。 编舞及舞者:Henriette Blakstad, Simon Abbe, Jiang Ke-ju 舞美及文本:Mariann Rostad 灯光设计:Shi Hao   Henriette Blakstad和Jiang Ke-ju 为2012广东舞蹈节编排并导演了舞蹈作品”来复”。鉴于该演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舞蹈节的艺术总监Willy Tsao 提议扩展该计划, 并于2013京舞蹈双周节呈现出全新的作品。由此,西蒙*阿比加入该团队,与Henriette 和 Ke-ju一起,创造了作品”壳”,作为一部三部曲的第二部分。 壳 已受伤的希望气息微弱黝黯 而远方的无尽火焰如此遥远 这黑暗将整个世界铭记于心 并非同时 你我之间并无太多不同 呼吸终止空气仍在 生命逝去灵魂长存 此时此刻 泥土吞噬生命 噬咬自身的过往 挖开腐肉毫无顾虑 若我能告诉你,黑暗归于黑暗,鲜血归于鲜血 心脏的敲击将以某种相同的方式停止 你听 舞蹈家简介: 蒋可钰,那舞团创始人。2004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编舞专业。2005至2009年间受中国文化部派遣到喀麦隆执教喀麦隆国家舞蹈团。蒋可钰执导过国内外众多开幕式和大型演出,她刚刚参加了2012伦敦奥运”中国书法音乐会”(2012年8月,Sadler’s Wells剧场,伦敦)。她还曾多次参加北京舞蹈节和广东现代舞周。   亨莉艾特*布莱克斯塔德(Henriette Blakstad),”凤凰概念剧院”艺术总监。1992年毕业于奥斯陆国立艺术学院,获经典芭蕾、现代舞及爵士舞学士。之后她又进入NISS(Nordic Institute of Scene and Studio)继续深造。1992年 至2012年间她曾与众多舞团合作,还出演了许多舞台作品,包括《汉斯与格雷特》(纽约舞蹈团),《酒神》(Carte Blanche),《卡门》、《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堂吉诃德》(挪威国家歌剧与芭蕾舞剧院),易卜生的 许多作品(挪威国家易卜生剧院),以及《玩偶之家》(金星舞团)。从2008年开始,作为导演和编舞的Blakstad便受到了人们的持续关注。她的许多作品,包括Whatever happened to Beauty(纽约斯基德莫尔学院),Dust(挪威国家芭蕾学院),The […]


Warning: Use of undefined constant thumbnail - assumed 'thumbnail' (this will throw an Error in a future version of PHP) in /srv/users/ibsenint/apps/ibsenintcn/public/wp-content/themes/ibseninternational/productions-china-2013.php on line 40

新文本新舞台第二期

编剧工作坊 概念: 英格·布瑞桑德,海格·托瑞森 戏剧构作总监:  海格·托瑞森 戏剧构作,项目经理,口译:丰翼 编剧: 费梦琴, 刘殷实,赵寻 演员: 亦行, 王晓笛,阮思航,方立,李嘉龙, 李远, 口译: 张若男 (EN-ZH), 李远 (ZH-EN) 2013年四月份的新文本·新舞台第一期目的是为了帮助编剧探索各自剧本更为宽泛的发展可能。经过第一期后,编剧们各有三个月的时间来独立地发展自己的剧本。 第二期是在同年11月份展开的,这一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编剧润色自己的文字和给本子一个完整的定义。与上一期的工作方式不同,上一期的工作坊建立在一种开放的框架上,每天是强度相似的工作量和高效的节奏,而这一期编剧则是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讨论和分析剧本上,不管是和自己同行一起讨论,还是单独和戏剧构作展开的讨论。 概述: 在第一天的全体大会上,各位编剧汇报了自己过去六个月的工作成果。编剧们讲述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团队一起分享了他们各自的目标和期望。 DAY 1 – 3: 早间讨论:早上的环节是全体参与者出席(演员,编剧,戏剧构作),主要集中在六个演员的剧本朗读,他们进行表演化的朗读剧本并提出对剧本的问题,每天围绕一个剧本(第一天——剧本1,第二天——剧本2,第三天——剧本3)。 在挑选演员的时候,我们既包含一些合作过的老演员,也包含从未参与过该项目的新演员。这样一来参与过的演员对于整体 的创作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提供综合深入的见解;而新的演员则能共贡献更加新颖的观点和客观的看法。 下午讨论:下午的环节仅由编辑和戏剧构作参与,主要是针对更加深入和分析性的涉及剧本的讨论。戏剧构作会从不同方面对剧本进行点评(整体框架结构,故事性的逻辑粘合性,人物性格的发展等等),同时与编剧共同讨论剧本目前的状态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 在下午讨论结束后,每个编剧会接到不同的练习任务,目的是针对自己剧本有问题的部分进行思考,其中涉及形式结构,逻辑或风格角度等。 DAY 4 – 6: 在第四天和第五天的时候,三个编剧每人都会和两位戏剧构作有一个单独的讨论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他们将从剧本的原始状态出发讨论整体的创作过程,以及未来的剧本发展方向,直到剧本最终完成(2014年2月提交终稿)。 在第五天的时候编剧和戏剧构作一道选出三个文本中的片段,并在第六天在蓬蒿剧场以公众展示的方式进行了剧本朗读活动。 该项目的下一步计划 到2014年2月的时候,四位编剧将递交剧本的最终版本。易卜生国际组织将评估剧本和选出能够参与到项目第二阶段的作品,即下一步的导演工作坊。这些剧本将被给到来自中国和挪威的四位优秀的导演手上,并在国际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初步的戏剧排练。最终的目标是在2015年能够制作出完整的全剧目演出作品。   参与者反馈: 张琼, 第一期的翻译(英文到中文): “我很享受翻译费梦琴以及德米安的剧本,他们的文风都很诗意,清新和美丽。我还特别喜欢他们语言的不同质感。我意识到了每句台词中所包含的细微差异,也在将它们从原语言转换为中文的过程中极为小心地进行处理。得益于翻译过程中的协作方式,我看到一件艺术作品如何一点点成形,以及在剧本改进的过程中所看到的无限可能。”   张若男, 第二期翻译(英文到中文): “当我翻译剧本的时候,我最大的感觉是作者所打破和掌握的节奏韵律。不是我将语言从英文转换到中文,两种语言本身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剧中角色之间互相交互的对话,形成了整个故事的意象,它是丰富和坚实的,在我眼前展示出一件真实的舞台作品。在翻译了这些作品之后,我很期待某天能在舞台上亲眼看到。”         工作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