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本,新舞台

编剧工作坊

概念:英格·布瑞桑德(Inger Buresund),海格·托瑞森 (Hege Randi Torressen)

项目管理:丰翼(Fabrizio Massini)

戏剧构作:海格·托瑞森 (Hege Randi Torressen),布笛·克瓦恩 (Bodil Kvamme)

嘉宾:曲士飞,邵泽辉

编剧: 费梦琴(Oda Fiskum), 刘殷实, 马克·笛米安·维滩萨(Marco Demian Vitanza), 赵寻

演员: 董子漪, 贺杨, 吴耿华, 亦行, 于洋, 王晓笛

口译:李远, 丰翼

笔译: 张琼 (英译中), 丰翼(中译英)

活动概况:

编剧工作坊《新文本,新舞台》于2013年4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四名年轻编剧(中挪各两名)被邀至此次工作坊。他们是:Oda Fiskum, 刘殷实, Marco Demian Vitanza, 赵寻。

首先这四位编剧要提交一部个人原创作品。在对这四部文本进行中英互译的翻译后,通过电子邮件发至工作坊的所有参加者,便于所有人进行预习。在第一次全体会议后,参加者被分成两组,每组各有一名中国编剧和一名挪威编剧。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戏剧构作海格*托瑞森和布笛*克瓦恩各带一组,并由戏剧专业口译人员协助。

第1天:由6位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对4份文本进行剧本朗读,然后讲述个人的感想。

第2至第4天:在接下来的三天中,编剧们每天必须完成5页的文本创作。这些材料要在下午7点前递交,两位翻译连夜译毕并传至戏剧构作,进行第二天早课前的备课。三天后,由演员对这些新文本进行剧本朗读并提供其专业的意见。

除针对编剧的课程之外,工作坊还举办一系列讲座。易卜生国际的戏剧构作海格*托瑞森作了名为《西方的戏剧构作法》的讲座;曲士飞——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教授,作了名为《中国戏剧》的讲座;邵泽辉——中国戏剧导演,作了关于他和北京青年戏剧节工作的讲座。

第5天:嘉宾应邀出席4份剧本的摘要朗读会。之后是开放的问答交流环节。

结论:对所有参与工作坊的人来说,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又极具挑战的体验。通过大量的日常工作,严格的时间限制,参与者间持续的讨论和交流,这4名编剧为其作品和个人探索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

此项目的下一步计划是制作这4部剧本的全幕剧版本。最终的剧本将轮流作为2014年导演工作坊的工作出发点,并呈现为完整的舞台作品。

参加者感想:

 

布笛·克瓦恩, 挪威戏剧构作:

“我指导了马克 ·笛米安· 维滩萨和赵寻两位编剧。我们之前并不认识,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他们的写作和思路。能和这样两位背景迥异的编剧相遇真是难得。我认为工作坊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在专业方面成长的机遇。希望他们两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能让他们各自的水平更进一步。这两个作家都非常细心、有创造力,有着积极和开放的学习态度!”

 

 

 

 

 

 

刘殷实,中国编剧:

“短短一周的时间,易卜生工作坊令我收获颇丰。这样一个工作坊首先从形式上就不同于国内传统的剧本创作状况,一般来说,编剧会一个人闷在屋子里完成作品,抑或几个编剧不时进行些讨论或意见的交换;此次则不同,从工作坊的开始便有了演员的进入,每天的修改、增补的过程都有演员朗读和意见的提出,这就使得作品具备了”直通舞台”的基础。”

 

 

 

马克·笛米安·维滩萨, 挪威编剧:

“这次工作坊让我学到了很多,是一次趣味十足又成效显著的挑战,戏剧构作布笛*克瓦恩让我尝试不同的写作思路,每天还要写5页的文本,虽然这并不符合我的工作逻辑,但仍是一次有趣的挑战。克瓦恩的意见总是既准确又令人兴奋。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希望工作坊的时间能再长一些!

在交谈中,我从北京剧作家们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以及对北京的看法中也学到了很多内容。话题、美学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已经十分明显地显现出来。虽然这次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北京,但我相信这次的短暂印象会潜移默化影响到我未来的工作,尤其是考虑到中国当今的角色。同样,能在中国这样遥远的国度与这些演员和编剧相识也是我莫大的荣幸!我非常希望能再见到他们!”

 

赵寻,中国编剧:

赵寻,中国编剧:“2013年4月16日——2013年4月20日,对我来说是很快乐也很忙碌的几天,我有幸参加了挪中合作的”新文本,新舞台”戏剧工作坊。在这几天的工作坊里,和另外三位编剧以及演员合作,让我感受良多。在对于戏剧的创作上,我感受很深的首先是,和不同编剧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在这之前,我在写戏的大多数时间都是独自的一个人完成构思和剧本。思维会形成自己的定式,而无法摆脱。但是经过和不同国籍或者是不同性别的编剧的切磋,我发现了很多我写戏时候的盲点。他们的很多想法会直接刺激到我,给我很多不同的创作思路,也同时给我很多启发的灵感,拓宽了戏。”

 

 

费梦琴,挪威编剧:

“这次工作坊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让你在专业且轻松的环境中实验自己作品的机会。和来自中国和挪威的编剧共事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我们有完全的自由来进行创作和尝试,因为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产出一份完整成熟的剧本。

在工作坊期间,我一直在被推动着前进,同时又能从其他编剧处获得灵感。海格和演员们将我从自己的舒适地带推出来,虽然一开始感觉不习惯,但最终收获很大。现在我掌握了很多新的方式方法,既有和这次的作品有关的,也有和其他作品有关的。

演员、戏剧构作和我们这些编剧之间发生过很多次有趣的对话。我们争论、赞同、进步,得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和挪威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工作坊结束后,我们仍然保持着密切联系,交换着看法和意见,期待着下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