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乔·斯特朗姆格兰舞团在广东现代舞周表演

时间:  2014年11月10-12日JSK dance

地址: 广州二沙岛星海草坪

概念: 为竞技体育而舞

表演者: Mikkel Are Olsenlund/Jan Nicolai Wesnes

团队 Jo Strømgren Kompanis

合作: 易卜生国际、易卜生在中国

描述JSK dance

这次工作坊是基于乔·斯特朗姆格兰剧团的两个表演:一个致敬足球艺术的舞蹈表演,它深入足球运动的肢体动作,从它的疯狂中抽离出美学的方面。这个舞蹈形式首先出现在1997年,已经在30多个国家演出,并获得了多个奖项。

 

JSK dance

2011年,作为对该系列的跟进,乔·斯特朗姆格兰剧团又制作了另一个关于体育的舞蹈《致敬乒乓球艺术的舞蹈表演》,项目其中有四位年轻的舞者真实地参与到东方哲学课上,进行培训,并将乒乓球运动提升到一种超验的经历中。

介绍

该工作坊是一次介绍乔·斯特朗姆格兰剧团的作品和艺术世界的独特机会,并由该公司的两名经验丰富的成员主持:Mikkel Are Plsenlund 和 Jan Nicolai Wesnes.。参与者将被分配舞蹈任务,且排练上述提到的两个演出的片段。加入工作坊, 体验不同的思维模式!

当代歌剧《娜拉》

“这一联合制作是国际间合作的闪耀案例它仅仅一小时的演出,但却覆盖了三小时的歌剧所应有的饱满情绪,且不臃肿它证明了艺术创作间的合作比外交更能有效地拉近两个国家。”

——《OperaNow201512月刊

10696426_10204205392871735_4598010150706563125_n

 

全球首演:2014年10月份30-31日,天津大剧院

挪威巡演:挪威三市:波多,特罗姆瑟,特隆赫姆

演出时间:80分钟独幕

作曲:杜薇/剧作:约恩·福瑟(Jon Fosse)/指挥:达利耶·米克尔森(Terje Mikkelsen)/导演:维多利亚·梅里克(Victoria Meirik)/乐团:天津爱乐乐团/多媒体设计:丰江舟 张琳/舞台美术设计:高广健/服装设计:阿德里亚娜·布拉加·派雷茨基(Adriana Peretzki)/灯光设计:埃伦·鲁格(Ellen Ruge)/总制作人:卡塔琳娜·杰克琳·赛布(Katharina J. Semb)(北极歌剧中心)、英格尔·布雷桑德(Inger Buresund)(易卜生国际)/执行制作人:丰翼(Fabrizio Massini)

概念:卡塔琳娜·杰克琳·赛布(Katharina J. Semb)(北极歌剧中心)、英格尔·布雷桑德(Inger Buresund)(易卜生国际)

演员表年长女子(女中音):安杰莉卡·沃耶(Angelica Voje); 中年女子(抒情女高音):么红 ; 年轻女子(抒情女高音):琳达·内特乐扎(Linda Nteleza); 男人(男中音):哈坎·伊克纳斯(Håkan Ekenäs); 影子(抒情男高音):克里斯托弗·莱明斯(Christopher Lemmings)

由北极歌剧院和易卜生国际联合委托制作,与天津大剧院和AdOpera! 合作完成。

项目简介

《挪拉》是2014年10月在中国天津全球首演的一部原创当代歌剧。该歌剧的音乐由年轻的屡获大奖的女性作曲家杜薇作曲,其曲风充满强烈的女性创作力。歌剧本改编自国际著名的编剧约恩·福瑟的《为时已晚》。

《挪拉》,也就是福瑟的《为时已晚》,以易卜生《玩偶之家》中众所周知的女性角色为主,《玩偶之家》起初在1879年问世时以其前卫的现代性让观众耳目一新,其影响力涉及中国。从20世纪早期到现在,易卜生的作品中的人物成了中国女性和女权讨论的参考话题。其中引用最多的莫过于《玩偶之家》中的挪拉一角。

作为对挪拉一角的当代诠释,《为时已晚》中的老年挪拉回顾自己的一生,不禁产生了各种疑问。她开始对自己离开孩子丈夫而追求自己作为人的权利产生质疑?“我的选择是否帮助我实现了我所期望的和计划的未来?”她处于持续的自我对话中,以及和她之前的丈夫和(梦幻般的回忆中的)自己年轻时期的生活的对话中……歌剧本包含一部优秀的戏剧所应有的所有元素。

《挪拉》的制作过程发生在中国,包含北京,河北固安,天津等三个城市,融合来自八个不同国家的国际艺术家的制作团队。

国内首演剧照

Open-Rehearsal-Nora

Open-Rehearsal-Nora

Open-Rehearsal-Nora

Premiere-Nora

Open-Rehearsal-Nora

挪威巡演剧照

博德的暴风剧场:

 

IMG_2039-1024x755

NORA_toolate04b-1024x683

Screen-Shot-2015-12-07-at-下午7.09.35-1024x640

Screen-Shot-2015-12-07-at-下午7.14.56-1024x640

Screen-Shot-2015-12-07-at-下午7.17.14-1024x640

Screen-Shot-2015-12-07-at-下午7.22.50-1024x640

Screen-Shot-2015-12-07-at-下午8.07.03-1024x640

Screen-Shot-2015-12-07-at-下午8.07.301-1024x640

2014上海当代戏剧节约恩·福瑟戏剧单元

时间: 2014年 11月21-29日

 场地: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剧目: 俄罗斯.独幕剧《一个夏日》

意大利. 戏剧《我是风》

伊朗.戏剧《秋之梦》

印度.戏剧《死亡变奏曲》

中国福建. 戏剧《有人将至》

剧作家: 约恩·福瑟

合作单位: 易卜生国际、易卜生在中国,挪威驻华大使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ANTARDHWANI 制作、福建人民艺术剧院、Colombine

  《一个夏日》
       独幕剧
《一个夏日》剧照
团体:俄罗斯卡玛拉鞑靼国立模范剧院
演出时间:2014.11.21-23 19:30
演出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
全长约80分钟/ 无中场休息/ 鞑靼语演出/ 中文字幕
俄罗斯戏剧界最高奖项国家戏剧“金面具”奖项四项提名:“小型戏剧最佳表现奖”、“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及“最佳灯光设计”。
故事梗概:女主重温年轻时候的往事,想要找寻促使他丈夫从她生活中消失的原因,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曾有过这样的场景,改变命运、强行回到过去,去追寻一个答案,来解释一个埋藏灵魂深处的重担。这就是该剧讲述的故事。
 
《我是风》
我是风
团体:意大利城际戏剧节
演出时间:2014.11.25-26 19:30
演出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
全长约70分钟/ 无中场休息/ 意大利语演出/ 中英文字幕
故事梗概:看似命运紧紧相连的两个人,其实都迷失在孤独的世界中……
导演的话:“非常有意思的是其他导演也像我一样在排练福瑟作品时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在福瑟的戏剧中,一个yes表达的不仅仅是‘是’还是‘不是’,而是仅仅一个yes表达了一切。所以你需要不断解读剧本后面的潜台词。在表演过程中,坚持重复一些词的韵律,给你的结果不是从A到B的过程,而是展现了整个一个内涵。对我们来说这是特别难的方式,因为一旦你开始很用力的演,很用力的想表达,你就失去了这个戏本来的寓意。我们需要在这部戏中一直寻找一个特别强烈,而且统一的比喻,毫无掩饰的把它展现出来,所以最终其实是演员想象力的一种表现。” (Runar Hodne)
《秋之梦》
秋之梦
团体:伊朗德黑兰戏剧工作室
演出时间:2014.11.25-26 19:30
演出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
全长约85分钟/ 无中场休息/ 波斯语演出/ 中英文字幕
故事梗概:此剧由众多场景逐个拼接而成,就如同一个个拼凑起来的抽象图像,而无故事主线。整场演出中,剧中的五个角色全部出现在舞台上,没有描述个人故事的独立情节。
“福瑟作为一个后现实大师,他的表现形式跟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剧本和戏剧是有不同的,在他的作品中,他既用它的结构和感情来表现戏剧化的一面,也用非常诗化的语言来表达戏剧化的一面。在戏剧创作过程中,我们十分享受解读出福瑟剧本里隐藏含义的过程。” ——导演Farindokht Zahedi
《死亡变奏曲》
死亡变奏曲
团体:印度孟买Surnai话剧团
演出时间:2014.11.28-29 19:30
演出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
全长约90分钟/ 无中场休息/ 英文对白/ 中文字幕
故事梗概:《死亡变奏曲》探索了不同的死亡主题,爱之死,关系之死,幸福之死,及一个年轻人的死亡。
“女儿的自杀震动了两位平凡的父母,他们想找到女儿死亡的真正原因。然而进入时光隧道后,他们不得不面对过去的自己——曾经一对幸福的恋人携手展开新的生活。这是一次关于意识的旅行,时而危险,时而振奋,但总是积极向前但。”
《有人将至》
有人将至
团体:中国福建人民艺术剧院
演出时间:2014.11.28-30 19:30
演出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
全长约1小时40分钟/ 无中场休息/ 中文对白/ 英文字幕
故事梗概:一对恋人“他”和“她”来到海边,冀盼开始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生活。然而,他们总觉得有人将至,有人要介入他们的生活。在荒凉的峡湾崖顶老宅内外,随着“男人”的出现,弥漫着一种神秘以至惊悚的氛围,一种不安的甚至恐惧的情绪逐渐蔓延于“她”和“他”。
剧照欣赏
Dream of autumn
  《秋之梦》
Death variations
 《死亡变奏曲》
I am the wind                                                                        《我是风》
somebody will come
 《有人将至》
A summer day
 《一个夏日》

实验性戏剧《海达的现象》

演出信息

首演: 2014年10月11日-12日

地点:蓬蒿剧场

创作团队:

导演/编舞/ 服装设计/制作:亨莉艾特·布莱克斯塔德(Henriette Blakstad)

编剧/布景师:玛丽安·罗丝得(Mariann Rostad)

音效设计:蒋可钰

灯光设计师:刘诗豪(Low Shee Hoe )

演员:蒋可钰,梅利莎·科尔曼-雷德(Melissa Coleman-Reed), 英格恩娜·奥延( Ingunn Oyen)

支持单位:易卜生国际,2014易卜生在中国

项目概念:

海达(Hedda)由七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它们都是从易卜生戏剧中选取的关键词。我们开始于第七部分,结局:一个叫做海达·嘉布乐(Hedda Gabler)的女人头部中枪,她死了。

我们将以海达为基础塑造一个犯罪故事,串联起那些能揭露她到底发生了什么的线索,以及为什么发生了这些。我们将站在局外,充当侦探的角色。我们也可以自由选择进入故事的时机,分享她生命的片段。为了理解和诠释,我们将重新演绎(然后经历)一路上发现的线索。

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在小说中建立了小说。这样的方式让我们自由穿梭于海达故事里外,且在再修改的框架下自由演绎。故事的基础不是单层次的,我们将在真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线索之间跳跃,来回反复。在发展过程中,挖掘更深的主题,而不仅仅局限于易卜生的原始文本。我们可以重新撰写,重新阅读,把它放在2014年当下的时代中解读,同时以多种地理条件重新审视海达这个角色。

Hedda

制作背景:

通过 Circle Circle dot dot (圈圈点点剧院,美国圣迭戈)剧院的加入且作为联合制作人,我们将吸收一些他们的制作机制。这是一个基于社区的剧院,它通过采访圣迭戈社区生活的人们,以此为创作材料制作戏剧表演剧目。他们想要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联系不同的人群,从而更好地理解良好交流的重要性。

我们凤凰概念剧院将在挪威以相同的方式工作,通过采访一群在大街上卖一种叫做《=OSLO》的街头杂志的人来提取创作素材。我们确定这些人能提供他们对所生活的世界的诚实看法,同时以一种与海达类似的粗糙用语表达出来。即他们会为我们提供边缘生活的内部声音。

这次国际制作的第三部分将会在中国进行。我们的联合制作机构,易卜生国际(Ibsen International),将贡献中国部分的制作及发展,促成国际推广及跨文化交流。同时针对艺术团队,我们还将与舞蹈艺术家蒋可钰合作,她会担任舞蹈演员/编舞。

表演文本将采用三种语言:英语为主,但是挪威及中文也会包含。

Hedda

制作过程:

海达·嘉布乐(Hedda Gabler)(亨利克·易卜生戏剧中《海达·嘉布乐》中的主角)曾在之前的两次演出中一直伴着我们:2012年的《来复》“Return”和2013年的《壳》“Carcass”,(在北京,广州,新加坡上演)。在结束上两次经历之后,她现在已经准备就绪,是时候占据舞台中心,有一个完全属于她自己的剧本—海达穿越时间跨越大陆。

凤凰概念剧院的艺术创作框架是通过探索新的文本解读方式来制作改编戏剧。我们将文本与其他不同的领域及层次进行结合(剧院空间,视觉,声效及舞台表演),然后将其塑造成一个整体。我们的文本概念将随着采访的展开而不断增长和发展,所有这些片段将组合成最后的表演。

我们的目标之一是从当下时代生活的语境中创造出一个戏剧。因此我们将把对易卜生“海达·嘉布乐”的分析放置于我们对《=OSLO》中人物的了解及对圣迭戈社区里的人的采访。

戏剧作为新的媒体方式:戏剧,交流和社会

时间:  2014年9月7日周日10:00 – 12:30 am

地址:易卜生国际北京办公室黑芝麻胡同14号(IFP工作室)

戏剧一直是重要的交流手段,戏剧观看者们通过看戏在同一个舞台前产生共通感受。作为一种交流形式和一种人与人之间在当下的连接纽带,戏剧带来的是对大脑的挑战,它具有启发观众从自己的社会及个人经验来理解表演的作用。

这个研讨会我们邀请来自媒体,社会学及戏剧领域的人,来讨论如何将这些不同领域连接在一体,如何互相合作交流和与更大的社会环境合作交流?

易卜生国际委托制作的《群鬼2.0》(根据亨利克·易卜生的戏剧改编) 交织在现场表演和现场视频的混合之中,该剧的创作包括中国新浪潮戏剧导演王翀和挪威建筑师,舞美设计师和文本顾问Yngvar Julin的合作。该剧围绕欧士华(Osvald)(年轻的儿子在纽约几年后回到中国)展开,回家后他见到了母亲,阿尔文女士,她把孩子送到国外,以躲避他父亲生活和性格中阴暗的一面。现在欧士华回国了,他不得不面对一段掩盖的童年。

研讨会以《群鬼2.0》为背景引入关于戏剧,媒体和社会的话题讨论。

 

参与人员

Inger Buresund: 易卜生国际艺术总监

赖慧慧:蓬蒿剧场运营总监

Helge Rønning: 奥斯陆大学教授,作家

戴锦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

Yngvar Julin: 建筑师,舞台设计师和文本顾问

毕啸南: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传媒大学博士

王翀:《群鬼2.0》导演,薪传实验剧团艺术总监和创始人

组织者:丰翼、李舒博

artist talk

artist talk

artist talk

艺术家交谈系列1: 新媒体和戏剧

 

THE ART IS QUICKER THAN THE EYE?

关于新媒体和戏剧之间的对话

历史上戏剧和表演艺术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挑战观众,使其摆脱“仅仅可见”的束缚。表演艺术家依靠自己的才艺和技术,给观众呈现出一种设计出来的真实,一种可以移情联想且可以事后思索的真实。通过沉浸在这临时的“迟疑停滞”状态,观众会进入一个由表演者所打造的纬度,从而和演员一起以一种不同的角度开始看待世界。

近几年来装置艺术将这种概念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装置,如动态捕捉,频谱扫描指示,互动声音技术等等,观众的感受将会被重写,从而营造出一种说服力很强的“另类”真实,即挑逗观众的感官,使其进入到一个编程过的世界里。戏剧曾经通过“迟疑停滞”做到的,现在则通过技术而得以实现。

最有意思的是,新媒体在表演艺术作品中展示出巨大的美学潜力;然而就好似通常出现的新手段,它们有可能占据了焦点,使整个表演成了精湛技艺的夸炫。

新媒体是否可以打开戏剧的新纪元?还是会限制它的范围?新媒体是否改变表演者和观众之间的关系?还是会将观众又推回到被动的接收者?

参与者:

Karen Lancel (荷兰) –多媒体艺术家

Lulu Li (中国) – 设计师,表演艺术家

丰翼(意大利/中国) – 戏剧人,易卜生国际项目主管

Alessandro Rolandi (意大利/中国) – 多媒体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策展人

Adel Andalibi (伊朗/中国)  – 人类学家

Anna Kokowska (Poland)  – 设计师

现场摄影: 丁一

插图来源:四分律多媒体工作室

 

artist talk

artist talk artist talk

artist talk

 

艺术家交谈系列1:舞美设计与建筑设计

 以艺术之名浪费空间?

关于建筑与舞美设计之间的对话

建筑和舞台设计都存在着操纵和转变空间以达到特定目的的共同特点。它们也有着相似的境遇,横跨在艺术和技术之间,试图达到审美和实际的结合。

在工程安全和空间经济的限制下,材料特性的束缚下,无论是建筑,还是舞美设计主要都是围绕着一项任务展开:达到功能性和有效性。然而另一方面,它们又要履行其它更高的功能:引导某种心境;吸引或转移我们的注意力;使沉重的,笨重的东西看起来轻盈,或是相反的轻盈变得沉重。

菲利普·约翰逊所定义的建筑为“浪费空间的艺术”也可以应用到舞美中(这在巡回演出中似乎更明显),同样地帕梅拉·霍华德所定义的舞美设计是涉及“吸收和参与”也可以用到建筑设计中, 即“感官和智力的一种经历,即包含情感也包含理性”。

这次活动是来自中国和欧洲的建筑师及舞美设计师之间的开放式对话,我们将探讨两个学科间的重叠点,讨论两者之间可以互相启发和呼应的不同方式。

参与人员:

Inger Buresund (挪威)– 易卜生国际艺术总监

高广健 (中国) – 中国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

Max Gerthel (瑞典 / 中国) – IFP工作室建筑师及总监

Yngvar Julin (挪威) – 建筑师和舞美设计师

窦辉(中国) – 人民解放军歌剧团舞美设计师

王翀 (中国) – 薪传实验剧团总监

项目协调: 孙扬扬、口译: 张萃

顶图来自Yngvar Julin

artist talk

artist talk

artist talk

 

实验性戏剧《海达的现象》

首演:2014年10月11日- 2014年10月12日

地点:北京蓬蒿剧场

制作单位:凤凰概念剧院-亨莉艾特.布莱克斯塔德和玛丽安.罗丝

导演/编舞/制作人/服装设计: 亨莉艾特.布莱克斯塔德(Henriette Blakstad)

编剧/布景师:玛丽安.罗丝得(Mariann Rostad)

舞者/演员:蒋可钰

灯光设计师:陈尔冬

演员: 蒋可钰 /梅利莎.科尔曼雷德(Melissa Coleman-Reed)/英格恩.奥延( Ingunn Oyen)

联合制作单位:易卜生国际/易卜生中国

 

夜班

night shift poster

 

首演:时间,9月16日-9月17日;地点,北京青年戏剧节

巡演:2014年10月13日,北京鼓楼西剧场;2015年4月,蓬蒿剧场;2015年5月,挪威利勒哈默尔文学节;2015年5月,奥斯陆当代戏剧家中心;2015年11月,广州话剧艺术中心;2015年11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编剧:Marco D. Vitanza

导演:刘正

导演助理赵丹若

制作助理: 张萃

音效设计:Anyal

灯光设计:英格·约翰娜( Inger Johanne Byhring)

演员:宁佳成、王明超、黄粤醒

翻译:张琼

摄影:Øystein Nordås, Caroline Stroemhylden

执行制作人:丰翼 Fabrizio Massini

制作人:英格·布瑞桑德(Inger Buresund),刘正

委托单位:易卜生国际 Ibsen International

出品单位:觅剧场,易卜生国际

特此感谢:苏千悦,邓文,汪圆清,郝蕊,王海林,俞亚男,张卓锴,王家明

本剧是“第一届新文本·新舞台”的成果项目,由第一届新文本·新舞台的两次编剧工作坊和一次导演工作坊发展而成。

剧情简介

英国皇家救生艇协会的新晋成员–托马斯,莱尼和弗兰克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伦敦泰晤士河救援站的一员,每周一至周六上夜班。只要发现有人落水,他们总能及时施救,化险为夷。当然,他们的职责还包括打捞漂流来的发泡肿胀,面目全非的自杀者的尸体。

新鲜劲儿很快过去,日复一日的漫长等待几乎是他们工作的全部内容,支撑他们将这份特殊而崇高的工作继续下去的动力,是他们从小就有的”拯救生命”的崇高理想。后来,他们逐渐发现,大多数掉进河里的人都是自杀。这使得三人开始质疑他们的工作,甚至怀疑人生:为什么要对不想被救的人施以援手?

夜色渐浓,潮汐涨落。也许是为了测试儿子对她的爱,某天夜深,弗兰克的母亲选择从桥上跳河自杀。但是这一次,他们三人却来晚了。在至亲最爱的母亲面前,弗兰克怎么会失手?弗兰克的母亲又为何会选择跳河自杀?

从这一刻起,一个母子关系陷入僵局的故事正缓缓揭开神秘面纱,一种深深的愧疚和自责袭来。也是从这一刻起,几人的形象逐渐模糊,甚至让人难以分清跳河自杀的究竟是弗兰克的母亲还是弗兰克,是莱尼还是托马斯。他们似乎是共享相同命运的一个人,又像是一种人生的三个不同版本的结局。

小小的救援站之外,是汇聚在人生长河之中的芸芸众生,他们或有辉煌的曾经,或有荣耀的历史,最终却选择了自杀和死亡。三个渺小的壮汉是无能和无助的人们的缩影,他们甚至没有办法理解这个世界,面对泰晤士河的广袤,他们不战而败。

这条河,太过强大。

刘正

liu zheng

刘正–著名编舞,导演,舞蹈艺术家。刘正于2000年至2005年加入红颜文工团学习中国古典舞。于06年开始独立创作并继续深造现代舞;跨界肢体艺术家,独立创作机构“觅•剧场”发起人,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以导演、编导、舞者身份与国内外众多优秀剧团合作创作及演出。主要导演作品有《黑暗》、《雾》等;主要表演作品有舞台剧《观•世•音》、多媒体剧《后宫》、《微连接》等,话剧《威尼斯商人》、《第二次别离》、《卡利古拉的月亮》、《狼奔豕突》等,肢体戏剧《电之驿站》、《8008》等、舞剧《莎乐美》、《介2012》、环境剧场《寻找勇气》等。

   剧照欣赏                                        

Night shift_270515_(Øystein Nordås)

 

Night Shift

 

Night Shift

 

Night Shift

“新文本,新舞台”导演工作坊

新文本新舞台挂旗

 

2013易卜生国际发起北京 “新文本,新舞台”项目作为易卜生中国的一部分。四位年轻的编剧(赵寻、刘殷实、马克•笛米安•维滩萨、费梦琴)被挑选参与并发展出四个原创剧本。易卜生国际的文本顾问海格•托瑞森负责文本的演变与发展。

该项目的下一个步骤是邀请四位导演(刘正, 张慧, Victoria Meirik 和 Jonas Corell Petersen)来呈现四个剧本中的片段。13个演员将与导演在5天的时间内实验文本,将其转呈在舞台上。最终的目的是在2014-2015年之间完成制作4个全剧目的演出。

我们相信将文本,导演及演员的工作展示给观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真诚地邀请您参与到本次的展演。展演结束后会有一个与导演,编剧及演员一同进行的研讨活动。

展演将于5月10日周六下午1:30在东城区王府井东单三条8号北京国话先锋剧场举行。地铁东单站(1号线或5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