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戏剧导演乔恩·唐布尔北京工作坊

jon-tonbre-profile-pic关于乔恩·唐布尔

乔恩·唐布尔(Jon Tombre)自在巴黎和奥斯陆接受教育至今已创作超过60部舞台作品。乔恩的集中关注当代剧场,已经将包括约恩·福瑟(Jon Foss )、萨姆·谢泼德(Sam Sheppard)、大卫·哈罗尔(David Harrower)、佩斯亚克夫兄弟(the Presnyakov brothers)、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在内的当代文学巨匠作品搬上舞台。他的导演作品专注于探索和实验戏剧,舞蹈,视觉艺术和音乐等领域之间的微妙界限。他的大部分作品包括与嘻哈艺术家,新马戏,土著文化(玛雅和萨米),爵士音乐家及装置艺术家等的合作。Jon Tombre对戏剧探索式的尝试已经得到了国际范围的认可。他先后几次提名挪威海达奖;在2014年和2016年,他两次荣获挪威评论人奖。

loperjenten-04

工作坊内容

乔恩·唐布尔拥有多年挑战传统的艺术创作生涯,在当代表演艺术领域以“混搭艺术类型和多元文化的标志性导演”而著称。在乔恩·唐布尔指导下进行编作剧场、肢体剧场以及即兴创作方法训练:欢迎来到一个探索创作新方法的戏剧工作坊!如何打开身体与心灵,让整个屋子都流动起来?如何摆脱预设结果的束缚,引领创作过程同时也被创作本身引领?如何建立演员与导演之间充满创造火花的对话?(工作坊人数:不超过20人)

联合主办:自由戏剧联盟

fta-logo自2016年4月正式启动,由4位独立戏剧人(苏小刚、孙扬扬、刁炜、刘正)发起的自由戏剧联盟工作室,追求创作艺术形式多样化的戏剧作品,同时由联盟出资为优秀的戏剧作品制作免费演出计划。作为自由戏剧联盟的重要内容之一:「123剧场计划」是一个完全公益的平台,自由戏剧联盟免费为剧组提供演出场地及宣传,演出所得票款(税后)全部归剧组所有。我们希望这个平台是纯粹的、艺术的、带有探索精神的。自由戏剧联盟「123剧场计划」的邀请范围不仅只局限于戏剧,所有艺术门类涵盖之下的作品都可以申请进行演出。作为合作伙伴,易卜生国际与自由戏剧联盟共同用实践为实验独立戏剧愿景而努力。

时间地点 11月12日-13日,12:00 – 16:00,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甲100号院(平安府宾馆旁)

《关于我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

北京 · 南锣鼓巷戏剧节 · 首演信息:

时间:7月23日 14:30、7月24日 19:30

地点:鼓楼西剧场(北京)


11.pic_hd

由易卜生国际(易卜生在中国2016)委托创作,《关于我父母和他们的孩子》是一部采用纪录与研究方法而制作的戏剧作品,它所关注的是中国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张力及相互的预期。 项目包括研究采访过程和舞台呈现两部分,第一部分主创走访国内五个城市,采访了十多位来自中国的二三十岁青年及他们各自的父母。这个项目试图通过父母与孩子们之间深刻的交流,而找寻“家庭”这一个社会单元在两代人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家庭观念”又发生了如何的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些改变?生养孩子是否还是实现人生完整的目标?现代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怎么样的?传统所残留下的影响有哪些?(图片来源:邹雪萍)

 

《关于我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预告片


 

创作团队:

导演:马蒂亚斯·约赫曼‭(‬德国‭)‬

演员:王海林,邹雪平,张加怀,卢晓薇

导演助理:刘雪萌

戏剧构作:薇尔玛 ·斯托夫(斯洛文尼亚)

影像指导:范坡坡

影像指导:邹雪平

灯光设计:苏鹏,董钊猛

制作人:丰翼‭(‬意大利‭)‬

执行制作:张萃

出品:由易卜生国际(易卜生在中国2016)委托创作

联合制作: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 (‬中国‭)‬、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

LOGO IBSEN INTERNATIONAL

GI_Logo_horizontal_green_sRGB201606161803594843

 

 

 

 


 导演的话:

WeChat_1466491885在做上一个戏剧项目(《关于美好新世界》)的过程中, 我发现国内很多年轻人和自己父母之间的关系围绕很多话题都存在着巨大的代沟,这是我不常遇到的情况。 我和这些年轻人算是同龄,他们要面临来自父母的,希望他们尽快有自己的家庭这类期望或是压力,我能够想象,也很同情。

而反过来我想到父母,有谁又去问过他们所背负的期望,他们出生于中国六十年代,经历过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他们是见证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代人,他们的生活在一次又一次的历史篇章的翻合中行进。

我想打开关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的话题,但同时想探索国家的发展对于家庭结构的影响。家庭作为一个微型的社会单元是如何隐喻作为宏观社会的国家的,而作为宏观社会的国家又是如何作用和影响作为微型社会的家庭?


  孩子们说:

“ 怎么用好的方式去爱别人也是一种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我觉得我做的不够好,就比如我想表达我对我父母的爱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或者是觉得有点尴尬。”

◊fi√Ù√Ù

(图片来源:邹雪萍)

“尤其是一定要站在孩子对立面来反对这件事情的话,我觉得这是非常不聪明的一个做法。 其实它并不会影响到你的孩子的决定,只会影响到你跟你孩子的感情。”

◊fi≥…Ω‹2

(图片来源:邹雪萍)

  “如果你始终是一个人的话,其实你会怎么说呢?也许会越来越孤独吧,尤其是在你年纪越大的时候,也许会感到孤独。所以说有这么一个可以算是可以给你遮风挡雨的一个地方还是有必要的。我觉得有困难,再想想吧,先说这么多吧。”

¬ÌŒƒœº2


观众说:

演出者的身体和叙述都让我很感动,而且他们真是太不一样了,如此个别的人在无数的不同中一旦有某个瞬间契合了,真是太美了。@王安妮

(图片来源:章斌)

那么,我们受困的模式是否只是来源我们内心,我们破了这个受限自己,我们和父母又有什么障碍?那,痛苦来源是仅仅否根植于内心而已呢?从而,接受父母给我们的局限,就是接受自己,接受自己,也就是接受了父母。@潇然

20160722 UM4A6413

这是我看过的最肢体的文献剧了,肢体却能驾驭“多部声乐”似的展现不同的表达方式,四个人和他们的故事。时而影像是诉说主体,时而舞台是诉说主体,我无时无刻不清醒着。@木头

20160722 UM4A6487

性取向本身的压抑,加上男性容易诉诸外向表现的倾向,使得男同性恋更容易因为家里不理解而产生更加直白的反抗,剧里他头套红袜子,作出一系列夸张扭捏姿态的反抗意图很明显。而纪录片里对应的父母的难以置信,无奈,和担心的表情也很让人同情。@朱斌

20160722 UM4A6535

(图片来源:章斌)

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海报-杨朕

        “今天许多现代舞的创作,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表达出最激烈的感情和技巧,而杨朕的作品,却提供了让观众可以安静思考的空间。”

                  ——广东现代舞周艺术总监曹诚渊

 

2016年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

“新生单元”参演剧目

演出时间:7月18-19日 19:30

演出地点:北京 鼓楼西剧场

 出品:杨朕

承办:易卜生国际


119.pic_hd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杨朕“革命游戏”系列作品的第二部。“革命游戏”系列是他对于当下社会进程与人的生存方式的反思,也是他一直专注的艺术议题。作品通过大量历史符号的再现,隐喻当下生活的现实质感与写照。呈现历史碎片中的权利逻辑关系,描写青年理想主义的我们对当下的困顿与对未来的希望。

WeChat_1463470344

2015年11月,《在希望的田野上》在广东现代舞周上演,吸引了众多观众和舞者同行的兴趣。作为大胆实验主义的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对当代舞蹈边界进行了有趣的尝试,易卜生国际非常自豪参并支持《在希望的田野上》参加“2016年南锣鼓巷国际戏剧节”。

WeChat_1463470346

为了更好地理解编舞杨朕艺术方面的进步,我们决定再次摘录广东现代舞周艺术总监曹诚渊先生的文章节选。

WeChat_1463470341


杨朕 ·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一般中国观众有个迷思,认为现代舞嘛,无论怎么样总是欧美的好;有些人甚至朝圣般跑去外国取经,回来后便渡了层金珀似的,自我膨胀得宛如高大了一截。可是随着中国国力与日俱增,年轻舞者们有越来越多自由表达的机会,也不断在本土发表崭新创作,吸引了许多外国观众的注意。

有12年历史的“广东现代舞周”和8年经验的“北京舞蹈双周”,如今俨然成为现代舞的高水平标杆,其中让国际舞蹈界特别重视的,正是在这两个活动中,可以尽情浏览中国本土现代编舞家的作品,从中体会年青中国的思考和想象力。可以说,当某些中国观众还是被欧美的光环刺激得无法清醒地欣赏本土舞蹈创作的时候,中国的现代舞却在外国观众的眼中,越来越成熟高大起来。

杨朕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固然是一位全方位的民族舞演员,可更热衷于编创舞蹈。他引起我注意的,是在前年还没有毕业时,在“北京舞蹈双周——青年舞展”中发表的一个小品《艾丽娅》,跟着又在去年的“北京舞蹈双周——青年舞展”中发表了精彩绝伦的《大胆往前走》。我把《大胆往前走》带去去年的“广东现代舞周”中亮相,获得众多国际来宾的青睐,最终作品被邀请于今年的德国慕尼黑第14届国际当代舞蹈节中演出,反响热烈。可以说,杨朕出道只不过短短一年,却已经在国际舞蹈界里,小有名气。

我喜欢杨朕的舞蹈节奏感,有一种难得的沉稳气息。今天许多现代舞的创作,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表达出最激烈的感情和技巧,而杨朕的作品,却提供了让观众可以安静思考的空间。比如在他将于今年“广东现代舞周”发表的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中,让六个演员穿着薄薄的彩色紧身衣,外面却罩着厚厚的军大衣,单是服装便产生浓郁的戏剧性,并散发着一种骨子里的叛逆味道。他又利用了大量老歌如《一条大河》、《在希望的田野上》、《贝加尔湖畔》等,勾起观众对某个时代的回忆,却让演员凝固静止在某个怪异的动作状态,轻巧地把过去老一辈被浪漫化了的精神,连接起今天年轻一代的无言失落,产生一种格格不入的、却又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许多朋友在看完杨朕的作品后,免不了有个疑问,如此充满历史肃穆感的沉思,怎么可能出现在一个90后,又外表如此青涩腼腆的年轻人身上?我却一点不奇怪,因为现代舞便是拥有并提供这样奇妙的一片空间,让不愿意随波逐流的人可以活出自己。只不过在云云活出自己的年轻人中,杨朕是个更加的异数,尤其是他愿意以舞蹈来反思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甚至直面许多人避之则吉的政治议题,既危险又刺激。这样的一个人物,可说是凤毛麟角,绝对是稀有品种,需要我们好好的加以呵护!


曹曹诚渊 香港舞蹈家及编舞家。

90年代起曹氏开始在国内开展现代舞推广工作。2004年出任广东现代舞团艺术总监,2005年建立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并出任舞团总监兼艺术总监。曹氏于1999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铜紫荆星章”,以表扬他对本地文化发展的贡献。

约恩 · 福瑟戏剧选《秋之梦》 发布会

约恩·福瑟与中国

《约恩·福瑟戏剧选》  卷一《有人将至》已于2014年出版,至今销量取得傲人成绩。2016年4月,卷二《秋之梦》已墨香面世。据悉,《约恩·福瑟戏剧选》卷三的翻译工作已近尾声。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读者能够酣畅阅读更多约恩·福瑟的作品。5月1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头版头条报道了长文《约恩·福瑟谈当代戏剧创作》。

2010年由易卜生国际在中国举办意在推广约恩· 福瑟的戏剧作品项目——“福瑟在中3.pic国”。自从这次活动以来,已经出版了八部翻译作品、在上海戏剧学院多次进行的工作坊、同时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福建人民艺术剧院大制作的三部作品呈现于2014上海当代戏剧节“福瑟之繁花”环节。

仅仅几年的时间,在中国舞台上呈现福瑟的作品已经成为某种现象。第一卷的销量远远超过预期。来自北京和香港的剧团均组织各种活动向剧作家致敬。上海《东方早报》以及《环球时报》也对福瑟进行了深度报道。(详情请见:《福瑟作品吸引中国读者》。同时,中国学术界已经开始对福瑟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为了对福瑟的戏剧作品展开更广泛的讨论,我们转发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郭晨子的一篇文章《福瑟来了》(请见本文下方),该文探讨了福瑟作品在中国上演的情况。


福瑟戏剧选《秋之梦》 新书发布会

4月23日下午14时,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主办、易卜生国际承办、挪威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协办“约恩·福瑟戏剧选《秋之梦》新书发布会暨剧本朗读活动”于上海衡山路JEWELVARY Art & Boutique画廊举行。参加发布会的嘉宾有戏剧导演、戏剧讲师、翻译教授、演员、戏剧制作人、剧场经理等。同时约恩·福瑟的读者及爱好者也来到了发布会现场。


17.pic_hd

挪威王国总领事馆驻上海办事处总领事欧阳文(Øyvind Stokke)先生进行致辞 

欧阳文先生首先用挪威语为大家朗读一段福瑟作品的节选,在接下来的致辞中,欧阳文表示:“福瑟的作品中蕴含着独特的情绪和氛围,以及具有福瑟特点的节奏感。许多事物未及以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而同时重复又不断出现。……在福瑟的作品里,他创造出一种字里行间的特殊空间,同时跃然于舞台,时而紧张、时而焦灼,空间中有各种流动,人们聚集在一起,过往的片段重新赋予新的意义。约恩·福瑟为自己、为作品、也为我们读者创造了一个空间,在这里有宁静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关系均被提及。今天在中国,约恩· 福瑟创造的这个空间进一步地扩展开。”


2.pic易卜生国际的艺术总监丰翼(Fabrizio Massini)进行致辞

丰翼对约恩·福瑟的作品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如此成功进行不同角度和程度地分析。丰翼认为:“正是福瑟作品当中无特定时间、空间、及历史事件的极简主义写作特色,使得福瑟的作品成为跨越时间的经典之作。福瑟以这种写作手法让演员和观众同时探究作品的意义,他用文字创造使得我们要付出心力去理解他所创造的角色为何受动、为何挣扎、以及何为希望。人类所共同担负的疑问——死亡、爱、和痛苦——以非常精细的手法被呈现,正如一个剪影作品需要我们的想象和同感将至赋予立体。福瑟书籍在中国出版证明了跨文化交流的意义所在。作为一名读过15年福瑟作品的意大利戏剧人,致力于在中国推广福瑟的作品将是我本人巨大的荣幸。”


译者邹鲁路进行致辞6.pic

邹鲁路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讲师,当代欧美戏剧研究者及译者。她翻译的多部戏剧、电影、学术研究文章多次在国内外进行发表。邹鲁路长久以来专注于翻译约恩·福瑟的作品,她在致辞中描述了翻译福瑟作品的心得和感受,在多年来不断和福瑟本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她认为翻译福瑟的作品更像是一次“灵魂的交流。”她说:“虽然福瑟作品讨论的是人类所不可避免的脆弱、绝望等,正如莱昂纳德·科恩那句著名的‘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我愿带着读者一同寻找光芒……”


 

3.pic

三位嘉宾致辞后,主办方邀请 V+声两位演员进行了《秋之梦》戏剧作品的节选朗读。


福瑟来了

作者:郭晨子

福瑟来了。福瑟不是第一次来,《戏剧艺术》和《上海戏剧》曾经刊载过《有人将至》和《一个夏日》的剧作译本,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也先后排练上演过《有人将至》和《名字》。福瑟这次的来势不同,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组织承办的2014上海当代戏剧节上,共有五个国家的五个戏剧团体上演了福瑟的不同剧目,似影展中的一个独立单元或致敬回顾篇。

福瑟来了。一时间,来的好像不是常驻挪威卑尔根的福瑟,而是蜂拥了若干代际、流派和风格的欧洲剧作家的创造,尽管,他本人的剧作是那么平静、乃至平淡。他继承了易卜生、贝克特和品特,这样的概括和定位已成公论,也的确恰如其分。易卜生吗?当然有,例如如此次由印度孟买Surnai话剧团演出的《死亡变奏曲》,女儿的自杀使得业已步入暮年的夫妻无法自处,他们追溯往事,曾经他们炽烈地相爱,他们不管不顾地离开了反对他们在一起的父母,在贫困中生下孩子。当他们的生活步入稳定,激情退却、丈夫出轨、分居离异,他们的女儿落落寡欢,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对社会家庭、两性关系的关注是有点易卜生,至于剧中出现的英俊温柔的男人形象,既是女儿的倾慕对象,又是死神的象征,别忘了,易卜生写过大量具有浓厚象征色彩的戏。

贝克特和品特的烙印更为明显。例如由意大利城际戏剧节带来的《我是风》,两个男人扬帆出行,一个坚持驶向茫茫未知的公海,另一个对海洋充满畏惧。一个兴奋地投海自尽,另一个惶恐地不知所以。他们是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的变体?是,又不是。他们的台词经意大利语翻译后依然有节拍感和韵律感,有在反问和重复中形成的独特语感,类似贝克特的台词风格,但与《等待戈多》探讨的主题和质疑的对象不同,他们不肩负哲学命题的重担,而是更直面感性生命本身。于品特,福瑟接过了其潜台词丰富的衣钵,好像一个法式大餐的厨子,深谙菜品之道不仅在食材与烹饪,更在于餐具的搭配,在于食物占据餐盘一隅而大面积留白衬托。好像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是深不可测、一望无际的大海,而对话充其量只是偶尔冒出头的小小岛屿。在由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卡玛拉鞑靼国立模范剧院演出的《一个夏日》中,丈夫执意出海,妻子感到不安,感到两人的相处中潜藏着无以言表的裂痕,在争执中、在若干年后妻子的回忆中,都只有品特式的重复的日常语言,足够日常,足够细微,足够昭示品特式的“潜在的威胁”。丈夫和妻子的女朋友之间有过什么吗?有点什么吗?似有似无,也像品特,像品特的《往日》。

福瑟的海洋味儿还有点沁孤,将大海视作命运,视作象征,视作不可征服、变幻莫测的命运象征,视作最终的安乐归属。在福瑟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相望却也相隔。

福瑟是大杂烩吗?在他的剧作中,易卜生、贝克特、品特的气息相通的,或者说,现代主义戏剧所关心的题旨,如人的孤独、亲密关系中的无法沟通、家庭趋向破碎和实质上的解体、对死亡的拥抱……在福瑟这里得到了又一次的表达。较之易卜生,福瑟进一步抛弃了情节性和戏剧性;较之贝克特,福瑟没那么形而上;较之品特,他笔下的世界没有那么含混和模棱两可。他给予的启示在于,剧作的写法和规则早已改变,易卜生的象征早已不晦涩,贝克特和品特早已不再是离经叛道的先锋而被经典收编,他所传承的现代主义戏剧并未在荒诞派达到顶峰之后立即死翘翘,而是化作新的遗产,并延续到他的创作中。

福瑟的到来引发新的讨论,稍一深入,这讨论又回归到常识,无非是“写什么”和“怎么写”。关于“写什么”,写精神的困境、写心灵的焦灼、写生命的不安、写没有答案却总想探究答案的旅程、写交流的渴望和隔膜的存在,而非驻足于社会热点、停留在事件表面。关于“怎么写”,百年来的戏剧变革尽可为我所用,而一些陈腐的金科玉律通通失灵。如《一个夏日》和《死亡变奏曲》中,戏的一半篇幅是回忆往事,类似电影中的闪回。福瑟处理为在场的往事,当面的闪回,当主人公进入回忆时,昔日场景再现,但主人公并不下场,而是构成了一种和过往的对位关系,目睹、甚至介入,然而无法改变任何走向和注定的结局。《一个夏日》在舞台上设置了两扇落地窗,分别在舞台的前区和后区,年长和年轻的两个女演员共同扮演女主角,当她们中的一个在表演,另一个时常在落地窗后饱含感情的观看,一个略显朦胧的影子始终存在,却不能交流,即便交流也无用。《死亡变奏曲》中,离婚多年的夫妻因女儿的死重聚,他们重新又吵架了,又沉默了,他们的悲伤或许是共同的,但共同面对挚爱之死也无法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居表演空间的右侧,而表演空间的正中,当年爱得昏天黑地的年轻时的他们,是爱情的甜蜜温柔誓言,他们竟是相同的两个人,他们就是相同的两个人。这改变是如何发生的?福瑟无意勾勒其中的移情别恋的戏码,情感的轨迹大同小异,他只用舞台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做了展览。再者,话剧的文本不可丢弃语言的诗性与简练。如《我是风》,舞台几乎是空的,只地面做了类似破碎镜面的处理,两位演员的肢体动作和舞台调度也降低到最低限度,留下印象的只有两人并肩而立,随着海浪的节奏做出不同幅度的同频摇摆,足够了,空空的场地好似大海,空也是剧场里的一场意外,是一种语言,当空场地更加凸显了演员的身体节奏和语言节奏,整个作品是音乐性的。

福瑟来了,观众了了。在福瑟到来的这阵子,北京的奥林匹克戏剧节正在举办,对铃木忠志、巴尔巴,点赞的和吐槽的阵营分明,到了罗伯特·威尔逊的《克拉普的最后碟带》,观众的愤怒和追捧都达到了顶点。有人说,上述导演的成名和影响力都主要建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言下之意他们“廉颇老矣”不足称道;亦有人说,艺术的更迭不同于科技,他们对观众的“冒犯”正说明我们与世界剧坛的差距不止于三十年。导演们的空降动静远远大过剧作家的福瑟,但那句对斥责罗伯特·威尔逊作品的斥责,似乎同样适用,“骂罗伯特·威尔逊,是看惯了电视剧式‘话剧’吧”(标题见《新京报》),不看福瑟,也是同样道理?

在时不常出现以后现代为名或确实带有后现代特征的中国戏剧的当下,福瑟和众多国外导演遭受的争议表明,现代主义的一关我们并没有过。而对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搬演过的雅斯米娜·雷扎的《艺术》、《杀戮之神》、大卫·格里格的《仲夏》、戴维·马梅特的《奥利安娜》、帕特里克·马伯的《偷心》、萨拉·凯恩的《崩溃4.48》以及福瑟的《名字》,相较这些当代剧作家的作品,编剧们的思维和技术手段也不能再停留于“电视剧式话剧”了吧?

福瑟来了。来了等于没来?但愿不会。

注:本文收录于《上海戏剧》2015年第一期;《大幕拉开———郭晨子戏剧评论集》(上海书店出版社)


4.pic郭晨子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副教授,编剧、剧评人。出版有《昆曲,今生看到的前世》,《瞬间不是永远——郭晨子剧作集》,《大幕拉开——郭晨子戏剧评论集》。

新文本·新舞台 II 第三期

Screen Shot 2016-04-24 at 5.07.13 PM第二届新文本·新舞台第三期延续前两期的主题:迁移。在过去九个月内来自不同国家的编剧和戏剧构作参加了三个不同时间段的工作坊活动。工作坊最后一期以在广州的活动作为结点,并收获了八个原创剧本作品。

在之前两期(第一期北京2015年七月份第二期上海2015年11月份)的基础上,广州的工作坊对八个剧本进行了仔细地阅读,讨论,排练和表演(节选)。三位分别来自德国,挪威和香港的导演与当地的演员共同赋予了剧本以鲜活的生命。

Graphic (3)在共同的主题下,各个编剧探讨的话题是广泛的:从南非的绑架案到二战期间从家乡逃离到加拿大的士兵,从一个东欧移民帮助一位挪威上层社会的女士搬家到纽约一位中国裔演员的奋斗历程 。所有的剧本都围绕着迁移的主题,延伸到爱与失去,希望和失望,个人的抉择与出乎意料的相遇。

第三期工作坊并不是这次活动的最后归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中国和国外的剧场都表示出了希望制作这些剧本的兴趣。易卜生国际将组织2017年第一届“新文本·新舞台戏剧节”。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将因迁移而引发的人类的抗争和机会呈现在舞台上,展示出来,在国际范围内引发共同的讨论。

1. 最后一轮文本反馈

每位编剧都会分到两个小时的单独与戏剧构作进行交流反馈的时间,期间他们会就剧本进行讨论,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文本。讨论还会涉及到剧本往舞台制作方向的发展。同时,这次工作坊还增加了戏剧构作与所有编剧轮流对每个剧本进行开放朗读,和互相反馈及建议的环节。

2. 从纸面到舞台: 节选片段的舞台呈现

三位专业的戏剧导演及来自广州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在编剧在场的情况下对每个剧本的节选片段进行了5个小时的排练。这种方法给予导演及编剧一次在创作过程中直接交流的机会Screen Shot 2016-04-24 at 5.09.05 PM;对于编剧来说,这是一次绝佳的观察专业导演如何处理自己剧本的机会;而对于导演和演员来说,这也开启了一次直接与编剧接触的机遇,从而能得到对文本及其背后蕴含的写作意图更深层次的理解。

最后在广州话剧艺术中心U13空间进行的公开展示也成了广州当地戏剧圈内的一大盛事,渴望参加的观众人数很快爆满。在结束后的演后谈环节,一位年轻的女士分享了自己祖母在三十年前在中国悲痛的迁移经历。当地一个戏剧团体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在《杂音》(见下文)的表演中演员所呈现出的肢体语言完美地诠释了她所看到的现今在国内中国家长的作风。

 3. 从当地到国际: 制作计划已经搬上日程

第二届新文本·新舞台的终极目标是将八个剧本都制作成全剧目的戏剧作品,然后在2017年进行戏剧节活动。易卜生国际会向国内外的剧场及制作人宣传和介绍这八位编剧及其作品,最终实现与合作伙伴一同完成全剧目制作的计划。

23.pic

 

 

参与人员

艺术总监:

英格·布瑞桑德

戏剧构作:

海格·托瑞森

丰翼

威尔玛·斯托夫

英格瓦·尤林

剧作家:

Kim Davies(美国)

Sombel Gaffarova(鞑靼/俄罗斯)

Liv Heløe(挪威)

顾雷(中国)

Hanne Ørstavik(挪威)

Letizia Russo(意大利)

朱宜(中国)

Mike Van Graan(南非)

导演

冯蔚衡 (香港话剧团)

Matthias Jochmann(德国)

Jon Tombre (挪威)

项目协调:

张萃

媒体协调:

张涵

口译

宋瑞峰

陈晶晶


 剧目梗概


 

《我是一只狗》

Liv Heløe (挪威)

故事是关于一个小镇上的一个年轻人,他的妈妈希望他能在镇子上立足。但是年轻人却被大城市吸引着。他为自己的妈妈买了一只小狗,然后准备离开小镇。大城市有着他所向往的一切,激动人心,出乎意料。但是在这里生存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他的幼稚被人利用。而为了生存,他必须开始转换角色,学会利用他人。

当有一天他想离开,不堪大城市的疲惫和伤痕。但他依然逗留在城市中,和无家可归,手无分文的人挤在一起。

很多年以后他最终回到家乡,却发现自己的小镇已经不是从前的模样。老房子都换新了,屠夫的店面已经变成了商场。给妈妈买的小狗已经年过中年,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属于这里了。

他再次离开了这个小镇,而这次他不是因为要去大城市,而是要找到自己。

《我的姐妹树》

Hanne Ørstavik (挪威)

这部戏发生在一个空旷的公寓:一个女人,45到50岁,在搬进公寓的时刻遇到一个年轻的外国男人(可能是非法移民),帮助她搬箱子。接下来的故事发生在这个空旷的公寓和外面的世界。

家是什么?归属感是什么?有没有可能在无家可归中找到家?这部戏关于相遇、爱和失去。

《无题》

Letizia Russo (意大利)

南欧正在经历一场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危机。这部戏里有12个角色,由四位演员出演。四个故事中的主角都包含移民(第一代或第二代)以及本地人,他们的命运将会交织在一起。他们的相遇将会使得他们的价值、目标以及实际的生存受到煽动、挑战甚至陷入危险。

在接下来的片段中,一个有轻微种族歧视、妻子已过世的退休老人,终于在与妻子亡灵的对话中,向自己承认他出乎意料的爱上了一个外来的女人,一个移民。

《当燕子哭泣》

Mike van Graan (南非)

这是三个有关非洲移民的故事。在非洲森林中,支教的加拿大人Charles被当地极端组织绑架,他被威胁将卖给西非恐怖组织博格圣地,直到绑匪发现Charles的爸爸正是多年前当地一个煤矿的老板…美国海关,索马里青年Amiir因为姓氏,被美国政府加入限制入境黑名单,他将如何应付两位海关警察?…澳大利亚拘留所,一位白人警官告知两位刚从非法船只上岸的难民,将立刻把他们送上回国的飞机,两位津巴布韦年轻人会怎样对待?

《一次交易》

朱宜 (中国)

据《纽约时报》报道,2015年中国家庭首次成为美国最大的海外购房群体。中国买家在美平均购房价格为83万1千8百美金,超出美国买家三倍。

这些人是谁?

为什么在离家那么远的地方买房?

美国人是如何看他们的?

黑色喜剧《杂音》探索这个惊人经济现象背后的故事。跟随一个中国新中产阶级家庭在纽约买房的历程,见证不同意识形态在当代日常生活里的冲撞。本剧故事发生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从6.31迅速攀升至6.59的三个月。

《进化》

顾雷 (中国) 

人迁徙到更好的地方就像是动物占据水草更肥美的地盘。最好的地盘有限,所以争夺地盘的斗争和测试无处不在,优胜劣汰,这就是《进化》的意思。我并不关注那些迁徙的最终结果,而更看重迁徙中人们的勇气、行动、希望和失望。

凌晨三点,丈夫叫了快车送妻子去机场。路上,快车司机得知妻子将作为电视台驻外记者前往美国。在司机讲述了他作为外地人在北京的艰难生活经历后,妻子毅然决定要说服丈夫,趁此次赴美之机生下美国公民,做美国人的爹妈!但问题是,她还没有怀孕,而飞机将在两个小时后起飞……

《女儿》

Kim Davies (美国)

女儿不能告诉父母她在大城市过的有多“失败”,因此开始编造完美工作和相爱男友的故事。随着她挣扎着保全面子和让父母开心,这些谎言变得越来越复杂。直到有一天,她母亲决定来看她。女儿只得雇了一个神秘的代理公司,帮助她把谎言变成现实。

《我祖父的两段生活》

Sombel Gaffarova (鞑靼共和国/俄罗斯)

20世纪40年代,20岁的那基普在家是个修表工,他迷恋修表并有个很相爱的女朋友。不想村子很快被德军占领,他不得不被迫帮助纳粹修表。战争结束逃离可能被处死的风险,他漂洋过海前往加拿大…这个故事一边讲述了现在他所经历的事情,一边回忆自己的过往。

编剧是受到自己祖母的一个兄弟的真实经历的启发,他参加了二战,而后战死,却在1942年被宣布为是消失人口。

剧情的发展是对自己如果逃离集中营可能发生什么的一种假想,如果移民到另外一个新的国度自己将会遇到什么的憧憬,文字中流露出对故土人民抵抗外敌的感激之情。


广东电视台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

1-2-3计划 发布会

时间:2016年4月18日晚7:30

地点:北京东四十条青蓝剧场

自由戏剧联盟(Free Theater Alliance )

由4位独立戏剧人(苏小刚、孙扬扬、刁炜、刘正)发起的自由戏剧联盟工作室,追求创作艺术形式多样化的戏剧作品,同时由联盟出资为优秀的戏剧作品制作免费演出计划。4月18日,戏剧联盟正式启动。开幕上四位发起人分别做了发言,分享了为什么要成立这个自由戏剧联盟;它的内容会包含什么。

作为自由戏剧联盟的合作方,易卜生国际艺术总监丰翼也受邀出席了开幕式,并在会上发表了关于《为什么我们需要实验、独立戏剧?》 的演讲。内容表达了易卜生国际与自由戏剧联盟共同的实验独立戏剧愿景,以及对未来双方合作的初步愿望。

123剧场计划

作为自由戏剧联盟的重要内容之一:「123剧场计划」是一个完全公益的平台,自由戏剧联盟免费为剧组提供演出场地及宣传,演出所得票款(税后)全部归剧组所有。我们希望这个平台是纯粹的、艺术的、带有探索精神的。自由戏剧联盟「123剧场计划」的邀请范围不仅只局限于戏剧,所有艺术门类涵盖之下的作品都可以申请进行演出。

2.pic_hd

四位发起人(从左):苏小刚、孙扬扬、刁炜、刘正

3.pic_hd

易卜生国际艺术总监丰翼发表演讲

6.pic

首批123计划中会包括的导演(从左):候莹、丁一滕、刘正

16.pic_hd

首批123计划中会包括的导演(从左):苏小刚、候莹

6.pic

5.pic

演讲稿原稿:

感谢苏小刚,感谢自由戏剧联盟的邀请,作为易卜生国际的代表,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见面。

我的名字叫丰翼,来自意大利,在17岁的时候就在自己的城市佛罗伦萨开始做小规模的独立戏剧。对于我来说戏剧是一种革命性的体验。它给了我表达自己想法,自己关于社会想法的一种可能,还能让我融入一个团体,有一种群体认同感。

尽管这些对于我个人来说意义重大,但当时我在意大利感受到的戏剧艺术却是在走向消亡: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非常珍贵,但却渐渐在消逝。2001年在意大利的时候好多剧场倒闭,资金也不到位,剧场观众群变得越来越少,年龄也越来越偏大。戏剧因为在消逝而成了被保护的对象。

在2009 我来到中国,这里的整个感觉是相反的趋势,在北京我发现人们对剧场非常的好奇,戏剧的氛围非常活跃,所以并不像西方那样好多剧场倒闭,这里剧场氛围很活跃,还有很多年轻人都特别喜欢去剧场,观众群也在不断增长。

所以总体来说中国给我的印象是戏剧充满了希望,在这里它并不是一种即将消失的艺术,而是一种将大家都凝聚在一起的重要能量,并且在艺术家、群体以及整个社会的环境下启发一种讨论和对话。它也慢慢地开始从小圈子往主流方向发展,戏剧现在在国内变成了一种比较时尚的流行的趋势。总体来说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因为这意味着大家聚在一块儿共同分享一种体验。

但是所有的流行都会走向另外一种趋势,那就是市场性占主导作用,7年之前我还在蓬蒿和青戏节做戏的时候,那时候都还是比较单纯的实验主义,最重要的是要实验一些新的东西出来,然后和大家分享。但最近一段时间听到的越多的人会考虑市场的因素,可能有些人会说啊,“这太奇怪了肯定没办法拿到舞台上去演,这个太先锋了,肯定没市场,别想了。”

做过几年的制作人,我意识到我们必须要面对现实:我们不能忽视观众的眼光和他们的参与。我们需要接受观众的考验。但是在这种市场左右的逻辑思维背后,有一种想法我是不能接受的:那就是将市场的需求与群体的需求等同而论;对于我来说,市场的需求和群体的需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我看来戏剧回应的是两种基本的需求,一是他提出我们作为一个群体到底是谁?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哪些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就有人们在市中心广场组织戏剧演出,来讨论这些问题的传统。这让他们成为一种集体,一种群体内的一员,推动大家共同思考未来的道路。二是戏剧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我的生命意义在哪里?戏剧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体验,它让我们由内而外得到熏陶。一个健康的群体应当是其中每个成员都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所以我个人粗略的见解,中国戏剧的发展也面临一个十字路口。它有着巨大的潜力,也带动了一批广泛的观众群。但是这个更大的观众群往往被解读成是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而市场的供需和群体的真正需求是不同的。市场需要的是低风险的产品,要保证的是收益,不损失任何投资成本。这意味着创意会受到局限:原创的作品会让观众不太明白,因为它需要观众改变自己的习惯性思维,让观众接受改变。如果我们遵循市场的逻辑,那将是文化的一大损失,不仅是对戏剧业,还是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

所以我今晚想问大家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独立实验戏剧和剧场?哪些是独立戏剧可以做而商业戏剧无法做到的?我认为实验戏剧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之前未提出过的。商业剧场是就熟悉的问题给出熟悉的答案;它让我们感觉舒服,收获娱乐,但并不推动我们向前进。我认为实验戏剧会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带动我们思考世界的未来,而不是停留对现状的满足。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商业戏剧可能关注的是票房和流行程度,独立戏剧是关于个体和群体的互相支持和发展。

自2010年以来,易卜生国际一直得到挪威使馆的大力支持。六年来一直运营着一个叫做“易卜生在中国”的项目,而我们做的也就是:支持独立艺术家,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然后创作原创的作品。六年来我们制作了上百个作品,包括戏剧,当代舞蹈,当代歌剧等等。一些我们支持过的独立导演包括,刘正,王翀,他们创作出成功的作品,巡演中国,国外(包括挪威,澳大利亚,日本等)。这是一段奇妙的旅程,我认为这一段的成果说明了三点:一是中国的观众是很开放,很好奇的,对原创作品非常欢迎;二是还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需要一个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三是如果我当初听很多人的建议,那么就不会有《夜班》这样好的作品出来,也就没有办法今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最后我想祝贺自由戏剧联盟的成立及其发起人:他们是勇敢的,无私的,这是给群体的一份礼物。我相信123剧场能够成为一个实验,分享和成长的空间,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急需的。代表易卜生国际,我将努力推动自由戏剧联盟影响更大的群体,也会一直坚持我们所做的:那就是连接国际范围内的艺术家,创造出激动人心的具有实验意义的作品。

为了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作,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个短的视频,这是我们的原创工作坊《新文本·新舞台》,这个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六个国家的八个不同编剧来到中国进行创作,最后产生八个原创的剧本。一会看到的视频是2015年7月拍摄的,当时是这个工作坊的第一期,后面我们又在上海和广州分部进行了两期工作坊。现在8个剧本已经完成,我们希望把它们在国内外全部制作出来。

2016年4月18     丰翼

种子—国际艺术与全球媒体项目

种子——雪中睡美人

灵感源于挪威斯瓦尔巴德种子银行的一次大型

国际艺术与全球媒体项目

 2017年10月16日全球首演

创作团队:(201512月阶段)

编舞:伊娜·克里斯特尔·约翰内森 (能见度零米舞蹈团)

多媒体艺术家:丰江舟,张琳

舞美设计:高广健

制作人助理:张萃(易卜生国际)

执行制作人:丰翼(易卜生国际)

制作人:英格·布瑞桑德(易卜生国际)

合作制作方:  能见度零米舞蹈团 , 四分律新媒体工作室

出品:     易卜生国际

 

项目简介

2008年联合国美好的夙愿终于实现:在挪威最北部的斯瓦尔巴德岛上,世界上最安全最平静的一块土地上,一个巨大的建于山脚下120米处的仓储地得以落成。在这冻土常年包围的地下,一座国际性的种子银行就此成立。自种子银行开幕8年以来,已有840000种种类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种子被储藏于此。

种子是生命的来源,万物的开始,种子银行内的保险库(也被称为末日仓库)承载着诺亚方舟般的使命。只要有种子,人类就有希望;即便大灾大难,种子依旧可以带来新的生命。这些“沉睡中的美人”深藏在北极山脉的地底下,它们有一日将是地球的希望。

易卜生国际计划了一次全球艺术与媒体的大联合,该项目的概念便来源于这个种子银行。艺术表演将融合不同的艺术形式(包括舞蹈,多媒体,音乐等等),而媒体方面的活动则计划与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媒介平台合作,进行全球同步宣传。

参与艺术家简介

伊娜·克里斯特尔·约翰内森(编舞)

INA-PROFILE_Ringo-Chan-291x300作为一个备受追捧的编舞,伊娜经常受邀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制作。其中包括赫尔辛基城市舞蹈公司,瑞典皇家歌剧团,苏格兰舞蹈剧院,奥斯陆及卑尔根的国家大剧院,赫尔辛基的舞蹈和戏剧学院,蒙特卡罗芭蕾舞团,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瑞典卡尔伯格芭蕾舞团,挪威歌剧和芭蕾舞团及哥森堡歌剧舞蹈公司。她与曹诚渊创始的香港城市当代舞团及易卜生国际合作创作的项目《野鸭女孩》舞蹈演出曾在香港,中国大陆成功巡演,并在2014年奥斯陆国际易卜生节日上获得极大赞誉。

 

张琳(多媒体艺术家)

张琳80后新媒体艺术家、制作人;四分律(北京)公司总经理、工作室主持、四分律(香港)社团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师;北京市特聘专家、凤凰人才、朝阳区优秀青年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香港优才计划。1999-2003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3-2007年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学士,毕业作品获学院最佳创意奖;2007年获得加拿大艾米利卡尔设计大学研究生院奖学金 (Emily Carr University),赴加拿大学习新媒体数字艺术理论,2008-2010年美国罗得岛设计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硕士(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同时在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学院(MIT)学习交叉学科的课程,研究新媒体艺术和技术在数字新领域的实践,研究计算机编程、人工智能、互动传感器等科技手段应用在新媒体数字艺术领域上的无限可能性。

 

丰江舟(多媒体艺术家)

丰江舟著名新媒体艺术家、中国舞台协会新媒体委员会主任、多媒体剧导演、四分律艺术总监、中央美术学院及中国美术学院特邀教师, 创作主要涉及音乐、影像、装置、舞台等方面;广泛与跨领域科学家、设计师、电影导演、行为艺术、戏剧表演 、舞蹈家合作,他的艺术创作领域涉及多媒体艺术、 声音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当代最前卫性的艺术范围,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最具开拓性的艺术家之一。原创多媒体剧作品《春吹风》、《浮城游生》、《假象系列》、《后宫》、《微连接》、《魔法之城》、《夜莺》、《倒着走的女人》、《热醒》、《寻找勇气》被喻为最先锋的当代数字艺术作品。

 

艺术家作品赏析

 

_DSC0993_Yaniv+Cohen

能见度零米-《特拉欧汽车旅馆》

_DSC3137-Edit

能见度零米-《异乡人》

HEDVIG-4

能见度零米-《野鸭》

1440605531_AJFDQ8_b 2

四分律—《寻找勇气》

1347442193_MmwmoD_b

四分律—《浮生游城》

1408966820_1l8zD4_b 2

四分律—《天下归心》

挪威利勒哈默尔文学节

活动日期:2015年5月26日-31日

活动地址:挪威利勒哈默尔小镇

挪威文学节开幕:

挪威奥斯陆当地时间5月26日晚7点,2015挪威文学节在Maihaugsalen剧场拉开大幕。中国最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么红、艺术家杨雪婷、剧场导演刘正、古筝演奏家郑宏宏等,以及北岛、西川、翟永明、王印等中国著名诗人将在开幕演出上亮相。

由易卜生国际的艺术总监英格尔·布雷桑德执导的开幕演出,将是一次感性,幽默和诗意的旅程,这是挪威和中国、文学及其他形式等艺术表现的相遇。在开幕式的诗歌部分: 挪威剧作家费梦琴(Oda Fiskum)为开幕式撰写了文本,并担当了开幕式的主持。当今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代表北岛、西川、翟永明、王寅,在此次开幕演出上共同亮相;在开幕式的表演部分:中国最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么红与俄罗斯音乐家Sergj Osadchuk联手,在开幕式现场演唱了歌剧《娜拉》的片段。这部由挪威著名作家约恩·福瑟(Jon Fosse)编剧、易卜生国际出品的歌剧作品,去年10月底刚刚在天津大剧院进行了全球首演,随后还将在挪威进行巡演;观众还会在开幕式中从挪威作家德米安·维坦扎(Marco Demian Vitanza)编剧的,由易卜生国际与中国觅·剧场出品的,由中国青年导演刘正编舞的作品《夜班》的片段演出中,看到中国舞蹈/肢体演员的表演。

Screen Shot 2016-01-24 at 12.04.22

挪威文学节介绍(The Norwegian Festival of Literature):

从1995年开始利勒哈默尔城市Lillehammer )就开始组织挪威文学节,目前已经成为北欧地区最大的文学节。2013年文学节所接待的观众数量超过24 000 位。每年的文学节都在五月末或六月初的六天内举办,期间会举办超过200个活动。文学节主要侧重北欧的当代文学,但近年来已经慢慢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活动。

挪威文学节期间:

六天的文学节活动囊括众多作家与观众的交流,形式众多,气氛活跃。在开幕式中进行片段展示的《夜班》随后在活动场馆之一Kulturhuset Banken进行了首次全剧演出,引起了挪威观众对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的认识和极大兴趣。

Night-Shift_270515_Caroline_Stroemhylden-2-1 Night-shift_270515_Øystein-Nordås-4 Night-shift_270515_Øystein-Nordås

活动期间另一个涉及戏剧与文学的交流的活动是:中国编剧喻荣军携剧作《乌合之众》亮相2015挪威文学节,在挪威利勒哈默尔的Kulturhuset Banken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开放工作坊。

Screen Shot 2016-01-24 at 13.06.54

Screen Shot 2016-01-24 at 13.07.19

 

 

 国内媒体相关报道:

“昨晚,挪威小锤子镇成了文学宇宙的中心”  

 “澎湃”新闻:

约恩·福瑟香港工作坊

“对我而言,戏剧是通过所有情感达到理解的一种途径,是语言和国籍以外的观照,除却语言,还有很多可以触动神经的元素。” 

约恩·福瑟

国际剧场工作坊节-香港话剧团

日期:

2015年10月5-10日(周一到周六)

活动安排:

2015年10月5-9日 (工作坊)

2015年10月10日 (公开演讲)

场馆:

香港话剧团

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Jon Fosse) 被誉为当代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jon-fosse2-foto-tom-a-kolstad他的戏剧世界已由挪威延伸到亚洲、南美、东欧以至世界不同角落,作品被翻译成40个国家的语言,并曾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演出超过900次。他擅长刻划人生中的寂寞、迷失、痛苦、死亡、飘泊等等,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氛围。身兼剧作家、诗人和作家的福瑟获奖无数,重要奖项包括布拉哥文学奖(Brage Prize, 2005)、易卜生国际戏剧奖(International Ibsen Award ,2010)和欧洲文学奖(European Prize for Literary, 2014)。

西九文化区联合香港话剧团,特意邀请挪威奥斯陆国家剧院(Oslo National Theatret)的戏剧指导海格·托瑞森主持公开讲座,探讨福瑟的世界。对福瑟作品有很深认识的海格,将介绍其多出备受赞赏的剧目,以及其作品在剧场文本方面的深远影响。福瑟的剧作着重节奏和停顿,细意捕捉一切言外之音。他常被拿来与品特和贝克特相提并论,但他的作品有其独特的神彩。

这次为期六天的工作坊由来自挪威的戏剧指导海格带领,参加者将会走进福瑟的创作世界,解读文字背后的涵义、寻找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关系。在海格的指导下,他们将会以福瑟的两出作品来进行练习,包括其名作《他将要到来》(Someone is going to come)。透过实践与解构福瑟的的作品,参加者会发现福瑟剧作里的重要元素。

活动照片

1 625

人物简介

海格·托瑞森-戏剧构作指导 

Hege戏剧工作者,来自挪威奥斯陆市。她曾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并获得了戏剧与文学的硕士学位。之后超过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她为一百多家剧院担任制作工作,精通挪威语、德语、英语和汉语。17年来,她一直为挪威国家剧院写作戏剧。她还是易卜生国际戏剧节顾问,7年来一直担任挪威易卜生奖的评委。近两年,她一直未易卜生国际中心工作,担任戏剧导演,除此之外,她也参与制作了王翀导演的戏剧作品《一镜一生易卜生》。

冯蔚衡-香港话剧团驻团导演

集演员、导演、创作人、节目统筹于一身的剧界精英。英国艾赛特大Fung-Wai-Hang_1218_headshot-200x230学舞台实践艺术硕士(MFA)及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首届毕业生。1988年加入香港话剧团,曾任首席演员、艺术总监助理、创作统筹等职位;10年出任驻团导演,负责统筹及策划话剧团黑盒剧场的节目。 曾参与表演的剧目超过七十齣,获香港舞台剧奖十四次提名,并五度获奖。03年凭《酸酸甜甜香港地》,荣获第十五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香港演员。05年获颁授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长嘉许奖,以表扬其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的贡献。

 

 

合作方

Screen Shot 2016-01-19 at 15.26.43香港话剧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专业剧团。1977创团,2001公司化,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资助,由理事会领导及监察运作,聘有艺术总监、驻团导演、演员、舞台技术及行政人员等七十位全职专才。三十八年来,剧团积极发展,製作剧目超过三百个,为本地剧坛创造不少经典剧场作品。

 

实用修辞工作坊:毕业篇+工作坊启动

2015年易卜生国际启动了一个新的项目,这个项目的内容是将露易丝·谭克(Marie Louise Tank)女士的关于“实用修辞”的教学方法引入到中国。来自五个不同国家和背景的参与者被挑选加入到这个训练营(工作坊),时间持续八个月的阶段性训练(2015年3月份-8月份)。最终在10月8-10日,第一批实用修辞的种子学生,即未来的教师们,完成了既定课程,标志着学员们最终结业的活动是两次实操工作坊活动。此项目揭开《实用修辞》系列工作坊活动:

2015年10月8日 挪威驻华使馆的公开工作坊(北京)

2016年6月19日 应用戏剧工作者论坛工作坊(上海)

2016年7月2日 那边艺术空间(广州)

2016年7月10日 人生大不同公开工作坊 (上海)

 


10月8日挪威驻华使馆的公开工作坊

在挪威驻华使馆的这次工作坊其实是第一批学员们从结业学员到授课老师转型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持续六个小时的工作坊面向小规模的学生及专业人士,为他们初步展示了实用修辞方法的内容,以及它对提升交流技能所起到的有效作用。

width_650.height_300.mode_FillAreaWithCrop.pos_Default.color_White

公开工作坊展示了以下内容:

  1. 身体和声音训练:
    • 如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 如何让自己的表达更加有说服力,更真诚,更加可信
    • 如何产生共鸣
  2. 戏剧构作和故事叙述:
    • 如何构架自己的信息
    • 如何让自己的信息更加清晰
    • 如何在对方心中留下持久的印象

更多资讯可以点击挪威驻华大使馆官网

10月10日:伯纳德控制集团内部工作坊

IMG_1270这次企业内部的工作坊是实用修辞团队在伯纳德控制集团社会敏感度项目负责人Alessandro Rolandi的协助下得以实现的, 工作坊在集团的中国区办公室展开;伯纳德控制是全球电动执行机构市场的引领者之一。这次工作坊是与集团中国区办公室HR经理孙蕾协作展开的,重点是针对国际化企业内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多元文化交流,部门之间交流,公司组织架构,解决问题能力等等。

 

 

 

IMG_1298本次工作坊被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阶段实用修辞团队分组通过故事叙述的技巧对公司员工进行采访,从中发现交流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思考相应的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并做讨论。在第二个阶段,团队学员生动展示了实用修辞的工作内容,然后组织了几个案例来分享上一阶段采访及研究的成果,并对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可能的方案。

  1. 通过发现故事而展开的研究方法:
    • 研究交流模式
    • 分析交流障碍
    • 阐述问题-解决方案
  2. 部门经理工作坊:
    • 实用修辞方法演示
    • 研究成果的证实
    • 具体案例剖析交流难题